当前位置:首页 >> 特色教育 >> 正文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特性(暂)
转自:远东保育院 时间:2004年5月21日21:26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善于自我决策,能独立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施解决问题行为的一种个性品质。独立性对于孩子健全发展和今后生活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识。那么,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以下做法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
1、孩子想做的事情鼓励孩子试着做。
孩子本来就是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注意的中心会逐渐从父母转向外界事物,什么都想看看摸摸,什么都想尝试一下,独立意识大大增强。这时父母要顺应孩子的发展变化,满足孩子的独立需要,鼓励孩子积极探索,让孩子获得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比如孩子要自己吃饭,哪怕他撒了饭粒或不小心摔了碗,也要让他尝试;孩子要自己洗手洗脸,就要允许他可以弄湿衣服;孩子喜欢玩泥沙,就不要怕弄脏衣服而限制他的探索……正是在这些自由的反复探索过程中,孩子才不断能克服自己认识上、动作上、能力上的不适应、不协调、才不断的提高独立性。
2、孩子自已的事情要求孩子自已做。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从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做起。自己穿脱衣服,自己系鞋带,自己大小便,自己洗手、洗脸、刷牙、梳买、自己收拾玩具,整理图书,自己洗手绢、袜子……,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重要内容。只有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意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进行引导,才能便孩子尽早学会自我服务。如果从小不作要求,孩子就会逐渐形成赖性,从而缺乏独立性。
3、孩子不会的事情引导孩子学着做。
对孩子来说,所有的事情都是从不会到会的。孩子第一次自己吃饭,第一次独立人睡,第一次学洗袜子,这些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对孩子独立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影响着孩子走向独立的自信和进程,家长一定要以积极的语言和行为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自己没有做过的事。要经常对孩子说 自己试一试""我相信你能做好"。同时还要给孩子一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孩子掌握一些必需的技能。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要注意鼓励、支持和引导孩子,而不能急功尽利,打击孩子的独立愿望,或者包办代替,剥夺孩子的锻炼机会。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孩子在开始所体验到的成功和快乐会转化为内在的动力和信心,从而促使他迸一步作出努力,进而增强独立意识,提高独立能力。
4、孩子能做的事情督促孩子坚持做。
孩子的独立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也不是孩子学会做几件事就意味孩子具有独立性。这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内化的过程,它要对孩子进行反复的强化和持之以恒的引导。因此,当孩子掌握了一定的独立技能和表现出一些独立性行为后,一定要注意及时表扬鼓励,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督促孩子不断坚持反复练习,最后养成习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给孩子充分的学习机会 使孩子 "我自己来"的自主愿望逐步转化为独立做事的能力和习惯。


 

【 相 关 文 章 】

CopyRugh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远东保育院
技术支持:松昀科工贸责任有限公司